Prime Minister's Office of Singapore

09/06/2025 | Press release | Distributed by Public on 09/06/2025 14:09

PM Lawrence Wong at the Chinese Teachers' Appreciation Gala and Awards Ceremony

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女士,
各位嘉宾,
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

我今晚很荣幸出席谢师宴,有机会和很多华文教师交流。

我从政之后,有很多机会用华语演讲。不过,今晚感觉有点不一样,因为在座的都是华文教师,所以我的压力比较大,感觉好像回到了学校,要参加口试一样!但正因为有压力,才会有进步。刚才有老师在视频中说:"有苦才有得",对吗?所以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希望各位老师多多鼓励,多多指教!

一个月前,我们举行国庆庆典。大家不分种族、语言和宗教,一起热烈地庆祝,六十周年国庆。今年的庆典,有一个特别的环节。那就是:向资深的制服人员致谢致敬。他们穿着旧制服,接受敬礼。观众也热情地鼓掌,感谢他们的贡献。

今晚,轮到我们,向华文教师致谢。华文教师不是制服人员,但在建国历程中,同样扮演重要的角色。你们辛勤耕耘, 默默付出,多年来传承语言和文化。在此,我要衷心感谢大家的努力和付出!谢谢你们!

感谢华文教师

为了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华文教师前辈,做出了很多的牺牲。从刚才的视频可以看出,当年教育政策的改变,对华文教师的影响很大。他们必须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学习英文,继续教其他的科目,还是专门教华文?

有的华文教师,决定学习英文。他们经过培训,埋头苦干,学习一个新的语言。有的教师,选择只教华文。因为教的科目少了,士气难免受到影响。

对华文教师来说,那段日子,困难重重。然而,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尽最大的努力,克服挑战。

很多华文教师前辈,也出席今晚的聚会。我们要特别感谢你们多年来的付出,以及所作出的牺牲!谢谢大家!

鼓励华文教师

我希望,现在还在教书的华文教师,也能和前辈一样--自强不息,坚定不移,勇敢克服挑战。

华文教师,肩负重要的使命。你们必须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华文,也要传承价值观。因为语言不但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更是传承价值观和文化的方法。

《联合早报》最近推出一个视频系列,叫做"那些年你教会我的事"。通过这个系列,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当年教导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一生受益。这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如尊敬长辈、帮助别人,和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等。就算毕业多年后,学生依旧记得老师的教导,懂得学以致用,成为更好的人。

我也没有忘记,老师当年教会我的事。小时候,我在家里和父母讲英语,因为爸爸是马来西亚长大,妈妈也是在马来甘榜长大,所以没有机会讲华语。我的老师,很有耐心地教导我、鼓励我。

现在,我有更多机会讲华语。无论是和国人交流,发表演讲,还是到中国进行访问,我都能用华语,分享我的看法。这都是因为当年的老师,为我奠定的良好基础。我的华文老师陈老师今晚也在场。我要借这个机会,谢谢你们的栽培和鼓励!谢谢你们!

相信很多新加坡人,也和我一样,感谢老师当年的教导,让他们用华语沟通时,更得心应手。

教华文的挑战

现在,更多学生在家里讲英语,他们阅读的书,在网上看的视频,听的流行歌曲,都是以英文为主。

对他们来说,华文显得比较陌生。有些学生因此对华文提不起兴趣,甚至感到害怕,不敢开口讲华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的华文教师,会感到气馁。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希望,华文教师可以坚持下去,迎难而上,因为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语言的学习,需要时间沉淀。你们所付出的努力,一定会有成果。

什么是成果?可能是学生和朋友用华语沟通。也可能是学生开始读华文书、看华文报。又或者是学生毕业后,感谢老师当年教他华文,因为他终于明白,学好华文的重要性。

今年有七位教师,获得"全国杰出华文教师奖"。他们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华文的兴趣。

我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到,德行小学的刘诗荟老师,设计了一个口试机器人,帮助学生练习华语。诗荟也是今年的得奖者之一。

另一位得奖者是,正华小学的丁彩虹老师。她也使用科技,让学生学习华文,变得更生动。她认为,教育是有温度的,不是冷冰冰的,凡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

的确,我们的教师不但是教书,更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影响学生的一生。正因为他们无私的贡献,才培养出会用心,懂得感恩的学生。因此,我们向所有"杰出华文教师奖"的得主致以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所有曾经获奖的老师们。大约200位历届"杰出华文教师奖"的得主,也出席今晚的谢师宴。希望大家有机会,分享教学的经验,互相切磋。这样就能想出更多新点子,让学习华文,变得更有趣。

《联合早报》周年纪念

对华文媒体集团旗下的《联合早报》来说,今天的意义非凡,因为今天是《早报》的一百零二周年纪念。

就如刚才慧玲说的,主办谢师宴,也是《早报》答谢华文教师的方式。有了华文教师的努力,才会有记者加入《早报》报新闻,才有读者继续读华文报。

最近,我在国庆群众大会上,也谈到新加坡精神。要让新加坡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建设一个以"我们"为先的社会,而不是只想到"我"自己而已。

我们的华社,包括华文教师、媒体工作者及社团领袖,就展现了这样的新加坡精神。你们以国家为重,牺牲小我,来完成大我。你们坚韧不拔,面对困难时不放弃,展现了巨大的毅力和韧性。如果没有你们的无私奉献,新加坡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总结

今晚,我们齐聚一堂,就是要向所有为华社,为新加坡默默付出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我们感谢华文媒体集团,和其他机构主办今晚的宴会。我们也要谢谢邀请老师来参加谢师宴的校友,因为你们懂得饮水思源。

新加坡精神,不只是一个抽象的理念,它体现在我们的具体行动,以及我们所做出的努力和坚持。正是秉持这样的精神,政府会与大家并肩前行,推出更多实际的支持和政策措施。

政府也会继续支持华社,让你们有足够资源,发扬华族传统文化,为新加坡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双语、双文化人才。

最后,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进,为母语教育及文化的传承努力,打造一个更和谐、更团结、更有自信、勇敢面向未来的新加坡!谢谢大家!

Topics: Education , Arts, culture and heritage
Prime Minister's Office of Singapore published this content on September 06, 2025, and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Distributed via Public Technologies (PUBT), unedited and unaltered, on September 06, 2025 at 20:09 UTC. If you believe the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content is inaccurate or outdated and requires editing or removal, please contact us at [email protected]